第六届教学大赛翻译组特等奖姜钰说课

12.1分钟 2390次
说课点评:

该选手说课的内容是朱生豪关于翻译的一段文字。说课分4个部分进行:一、授课对象即学生(英语专业三年级);二、教学目标(包括如何翻译规定的文本、关于译者朱生豪和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问题、关于奈达的理论和释意理论的知识以及合格的翻译应该具备的素质等四方面);三、翻译的过程;四、作业。本选手设计的教学过程包括:1)Pre-class Activities,即让学生在课前把译文做出来; 2)In-class Activities,包括学生演示和讨论自己的译文以及翻译中的难点,特别是长句的翻译和词序的调整问题;3)讨论上述两个理论;4)布置作业(包括修改译文和阅读关于奈达的理论方面的文献等)。

从总体上看,该选手的说课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比较严密,教学过程完整,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能够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在课堂讨论中互相学习,在教师的总结中得到升华。说课体现了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能力。

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有以下两点:

1.?教师教学目标过多,无法在一个单元的时间里完成;本堂课其实不必这么详细地讨论理论问题,也不必把关于朱生豪和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合格的翻译的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2.?最好能聚焦文本,列出本文中具体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简单地讲长句的翻译和词序的调整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许多文本的共性问题。最好能列出具体的句子,并给出课堂教学的方案。

点评专家:张春柏教授



在10分钟的说课过程中,该选手讲述了所设计课程的教学对象(本科三年级),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1. 将原文翻译成中文;2. 朱生豪的简介和他的翻译;3. 学习翻译理论基础,如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和口译的释意派理论;4. 讨论翻译过程和怎样成为合格的译员。)

选手说明了授课的过程,指出本堂课分两部分进行:课前和课中。课前要求学生先翻译原文,并让学生在翻译时记录其翻译时的信息搜寻工作、翻译的思考、翻译的难点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讲述朱生豪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
在课堂教学中,选手明确了学生首先要进行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然后学生要讲述其翻译时的准备工作和翻译成果以及相应的翻译难点。第三项活动是翻译鉴赏。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互相审验,寻找最佳翻译,在课堂上展示,并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述,教师也参与评述。

选手还将在授课中结合一些翻译理论对一些难译之处进行讲评。

选手说课流畅,步骤清晰,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多。学生除了文学翻译操练,还要学习掌握相关的翻译理论,同时还须关注笔译的对等理论和口译的释意理论等。正如评委所提出的问题一样,选手计划把太多的内容挤到一堂课中解决,这样会使学生既没有学好翻译,也不会有效掌握翻译理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每堂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可以达到的授课目标。如果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既解决实践问题又掌握理论知识,既学习笔译技能又掌握口译理论,就会使教学目标散焦,学生也无从真正学到相关技能和理论了。

其次,在本科教学阶段,翻译能力应该进行分解训练,比如文本的处理能力、语句的构建能力、信息转换能力,以及逻辑建构和可读性处理等。技能的运用和知识的构建都需要分步操练。但是,选手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讲述,取而代之的是翻译加理论加点评的套路。这样使得翻译的学习落入既没目标也很难产生效果的过程中去,最后也只能依赖学生自身的悟性来提高他们自己的翻译能力。

因此,对教师而言,每堂翻译课的教学目标不但要与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一致,更重要的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必须是有序和进阶式地进行,其中所包含的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讲授要合理组合,量不在多不在杂,以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效掌握为度。

点评专家:柴明颎教授
  • 主讲人:姜钰
  • 时长:12.1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