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学大赛综合组三等奖冯伟说课

14.7分钟 1992次
说课点评

教学比赛的说课环节,对参赛选手来讲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短暂的准备时间里,选手不仅需要读懂文章,还需要进行教学的总体设计,说课环节既反映选手的语言基本功,也能反映选手的实际教学能力。冯伟老师在短短的十分钟的说课时间里,较为充分地陈述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去和现状对林语堂先生提出的中国人文主义的内涵和精神作了较为深刻的阐释。说课陈述紧扣文章的思路,着重阐述了中国人文主义的意义,中西方对生活意义理解的差异,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人与知识、科技的关系。

说课的第二部分冯伟老师对如何教授这篇文章谈了一些思考,特别是关于教学话题的引入具有新意。冯伟老师拟针对目前大学生实用主义思潮泛滥的现状,提出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中国人文主义的思考。所列举的相关问题切合学生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人文思考,有助于调动学生对文章学习的相关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作为年轻的大学英语教师,冯伟老师有较为宽泛的知识背景,对人文主义精神和中国文化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冯伟老师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并能进行有条理的陈述。同时冯伟老师有较强的演讲能力,陈述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肯定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年轻老师。
与文章内容的陈述相比,冯伟老师在进行教学陈述方面略显不足,忽略了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语篇特点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虽然提到了话题的引入方式,但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思想,关注语言学习,关注思维,技能的发展等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环节未能涉及和陈述。作为教学比赛来讲,这种忽略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点评专家:余渭深教授



综合组说课比赛用的文章是林语堂的“中国的人文主义”。评委与参赛选手一样在同一时间拿到这篇文章。浏览之后我们发现,这篇文章难度大,哲理性强,加之给选手准备时间短,这势必加大了教学设计上的难度。

参赛选手提出将采用 maximum authority and minimum power 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先不说套用这一原则来讲解此篇文章是否恰当,我们看重的是选手在其教学设计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然而该选手似乎也没有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而是把文章主旨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他花了大段时间解释其主旨:中国人文主义崇尚简单之生活,满足于尘俗享乐、天伦之乐;主张以人类为中心的宇宙学说,把一切知识人性化;反对宗教的来世之说,鄙视对现代物质的过分追求;大智的人要学会怎样善享其生存。

难能可贵的是,该选手在短短的半小时内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教学重点,并且能够把林先生的主要观点较为详细地阐述出来。这一点很不容易,林先生文章中的哲理性很多读者就是读中文也很难全面理解,更不用说是读英语原文了。

接下来选手提到,教师还需对语言点和文体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之处。由于时间关系,该选手没能把这一设计的细节表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不难看出,参赛选手实际上采用的更像是 top-down approach 教学模式来分析讲解课文。

当然,该教学设计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该选手除了设计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林先生的哲学观之外,还必须对语言细节进行处理,这包括对背景知识、人物进行介绍,对修辞手法、词汇学习、句子结构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还有,选手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来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学习障碍更小,语言产出更多等等。然而该选手对文章主旨和结构阐述过多,用时也过多,以致后面的教学设计就稍显贫瘠了。

参赛选手对评委的提问回答尚可,多少从侧面也反映出选手的知识面较宽,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没什么偏差。看得出,参赛选手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与教学方法,其语言表述流利、准确。

点评专家:李萌涛教授
  • 主讲人:冯伟
  • 时长:14.7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