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学大赛综合组一等奖靳奇授课

20.1分钟 4432次
授课点评

参赛者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备课充分,驾驭课堂能力强;英语授课顺畅流利,表达准确。要通过“综合课”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本人应该具备很好的英语语言功底和专业素质。参赛者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

参赛者的教学目标明确,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谓炉火纯青。因此他能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思路脉络和主题思想,领悟文本的起承转合技巧。参赛者虽然运用了 scanning 和 skimming 的阅读技巧,但能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综合课”课堂教学的真谛,即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参赛者把 Approaching the theme, Line of thought in the structure, Coherence in the structure, Logics in the structure 等项目作为教学重点,既“依枝寻干”,又“削枝强干”,层层解剖文本内在的组织结构,挖掘文本的多侧面内涵。这一课堂设计符合“综合课”教学的宗旨,有助于学生养成深层次阅读的习惯,值得推崇。

参赛者注重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参赛者根据课文第11段(“Perhaps this tells us that people need to know one another to be at their honest best.”)内容提出了另一个命题:Perhaps this tells us that people need not know one another to be at their honest best. 并提请学生展开辩论;在引导学生完成 Approaching the theme 之后,参赛者又设计了 Relating theme to reality 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 the United States debt-ceiling crisis 等现实问题,并进而提出 honesty crisis 的话题。类似的教学活动都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开发。应该说,这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在我看来,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 Lead-in 部分展示的多媒体图片过多,显得冗长,大有压缩之必要。诸如 feel the pulse,“授受不亲”以及 feel the pulse with fine thread 等几组图片的展示似有“画蛇添足”和“哗众取宠”之嫌。多媒体课件能帮助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但滥用多媒体课件易产生课堂教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不该提倡。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参赛者对“语言点”的处理尚需加强(仅重点处理了动词 peek)。“综合课”的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的用法,引导学生注意词的搭配(collocations),以利于学生夯实其语言基本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应用的能力。

点评专家:秦秀白教授



靳奇老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语音语调优美,口语流利,语速得当;他教态自然,充满自信,有亲和力。就总体而言,靳奇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教学效果理想。

他上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他能将古今中外知识巧妙融入到语言教学中。从现代化的测谎器到中国古老的搭脉法;从美国的债务危机到中国的地沟油、瘦肉精、赖昌星事件;从美国总统林肯走5里路还钱的故事到曾子杀猪;从美国“美好的过去”到中国“路边捡到一分钱交警察”的崇尚理想年代,他能娴熟地将这些相关的知识编织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目前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学习外语不仅为了将世界介绍给中国,而且为了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从这个角度上说,靳奇老师进行了很好的尝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这样的实践。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能够更快地承担起“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任务。第二,他有效运用图片解释短语, 同时还将传统的中国经典故事编织进去。他在讲解“peek at/through/into”时,首先用右图中的图片展现这个短语的意思,同时列出了两个例句。

我相信这张图画对短语的意思解释一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句展现了短语的用法。他没有就此停止,接着又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使用短语完成下列两个句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选择的两个句子均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的传统故事。

l 东施爬上墙头偷着看西施浣纱。Dongshi p____ o____ the wall to see Xishi washing fibres.

l 潘金莲隔着门缝窥视武松舞剑。Panjinlian  p____ t____ the crack of the door to see Wu Song performing the sword-dance.

这一节课中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他的 Lead-in 是否成功?我发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很成功。理由有两条:(1)他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搭脉测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2)他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花费3分多钟让学生完成如此任务完全不值得,首先让学生“搭脉测谎”,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类型的脉搏跳动可能与谎言产生联系,事实上学生在互相问问题时,根本未搭脉。

我认为对上述问题的争论非常有意义,涉及的核心问题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教学的有效性,即任务是否对完成教学目标有作用。如果遵循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仔细分析 Lead-in 的每个步骤。首先靳老师要求大家进行 "Lie" Survey,调查的问题有两个:Have you skipped classes in university? Have you cheated on exams? 在问对方问题时要搭脉。设计这样的任务教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想让学生了解“搭脉测谎”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那就与课文主题无关;如果是想让学生认识到“诚实”这一品质确实逐步被丢失,“逃课”属于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而不是不诚实的表现。我个人认为这样的 Lead-in 看上去虽然有新意,但并不非常有效。

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

  • 主讲人:靳奇
  • 时长:20.1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