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学大赛三等奖唐清授课

24.6分钟 2114次
授课点评

该选手讲授的课文题目是“杜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生未经受住道德的考验”。这是一篇新闻报道,披露了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生在一次开放式期末考试中集体作弊的事件。

这篇课文的讲授设计了四个步骤:导入、篇章结构、讨论、布置作业。暂且不谈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预先的设计组织教学的,整体上看体现了下列几个特点:

1) 课程的导入新颖。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杜克大学的honor code(道德准则)的内容,既让学生了解什么叫honor code, 又直接切入课文的主题,可谓“一箭双雕”。
2) 讨论环节是一大亮点。在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考试作弊和道德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了中西方传统的道德观和诚信观,引导学生走向深入,这是超越课文内容的合理引申。

3)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良好的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该选手始终和学生保持着互动的关系,通过提问、暗示、评价等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于以上几个特点,该选手在授课环节上的得分并不比其他选手低。现在回过头来看其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所设计的四个步骤首先存在着内在逻辑表达的不确切性。“篇章结构”本身不是一个步骤,如果用“篇章结构分析”似乎构成一个步骤,但该文的结构不分自明,也不够贴切,课堂上要做的是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理解,所以确切的表达应该是“课文解析”。其次,作为教学步骤没有必要呈现给学生,学生需要知道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这一点该选手并没有交待。这里提醒注意的是,课堂教师用语的表达,尤其是书面语的表达同样非常重要,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最后提出一个隐性的问题:这堂课未对课文的词汇、句式或文体作任何讲解和分析,而新闻报道有其自身鲜明的文体特征。这种关注“外部”、忽视“内部”的语言教学方式不值得提倡。

点评专家:张绍杰教授



唐清老师的教学演示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导入(Lead-in)、课文分析(Textual analysis)、讨论(Discussion)和作业(Assignments)。

在“导入”部分,唐老师通过杜克大学的荣誉准则(honor code)与该大学MBA学生实际表现的巨大反差,引入了“考试作弊”这样一个敏感话题,用时约2分钟。举例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导入自然,给人印象深刻,但文章主题的突出不够。
在“课文分析”阶段,唐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总结课文各部分的主旨大意,采用单个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用时8分钟。之后引入了《论语》和《礼记》中涉及诚信问题的汉语片段,比较了中、西方在对待诚信方面的不同,指出中国是morality-based,西方是law-based,用时3分半。不难看出,本阶段缺少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使用方面的练习,而中、西方差异的对比也超出了课文的范畴。因此,第二阶段的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文分析,与标题名不副实。

“讨论”部分约4分钟,围绕“How to establish a strong sense of honesty on campus?”展开,采用了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主要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互动,最后提炼为“诚信是最美丽、最圣洁的鲜花(Integrity is the most beautiful, the holiest and purest fresh flower)”,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有触动心灵的效果。

最后,唐老师总结了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学术诚信的作文,并建议使用inundate、prominently、allegedly、scandal、implicated、revoke、hack等重要词汇,用时1分半。

可以看出,唐老师的态度亲切和蔼,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学设计上有回顾和复习环节,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另外,PPT能够比较好地突出讲解内容的要义和重点,动感强,效果好。

然而,唐老师的教学没有涉及重点词汇和语句的讲解,也没有语言运用方面的练习,语言课程的特色不明显。此外,所讲内容没有全部围绕课文进行,中、西差异方面的对比和讨论环节的重点都已脱离了课本,偏离了综合英语教学应有的本质。可能由于紧张的原因,唐老师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稍显夸张,有些不太自然。 

整体来看,这堂课缺少生生互动环节,层次感不够强,是比较典型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点评专家:王俊菊教授

  • 主讲人:唐清
  • 时长:24.6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