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李颖。本系列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本讲带你了解并欣赏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理解其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就在
两、三周前,我们外语教学网的“教学素材”栏目为大家介绍过在第四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的喜讯——我国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厦门鼓浪屿分别被收录进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想到,教科文组织还有另一个遗产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实体性、摸得着的东西,如建筑、绘画、雕塑等;而是指节庆活动、表演艺术、手工艺等以精神、技术、仪式等形式进行传承的文化遗产。例如我国的京剧、昆曲、针灸、二十四节气等,便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要挤进这个名录,成为“非遗”的一员可不简单。
首先一点,那就是“年纪”的门槛。只有上百年历史可能还算“太嫩”,昆曲作为中国第一批进入非遗名录的幸运儿,肩负着的可是自元朝以来近700年的悠久历史。
不过单单有历史还远远不够。中国的传统戏剧都是典型的程式表演艺术,一招一式有着固定的含义,生旦净末丑分工明确,脸谱、唱腔、配乐都极其讲究;针灸针对全身几百个穴位,精准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皮影戏在光影的变幻间,依靠能人巧匠的一双双精妙的手,在一个迷你的舞台上呈现出一台台人生大戏……每个非遗项目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
但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缺乏保护和传承的困境。以京剧为例,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多的京剧爱好者,但是肯为京戏奉献一生的年轻人却不在多数;再比如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二十四节气,也鲜有人能够流利地一口气说出,至于每个节气对应的气候特征和文化内涵,更是大多数人的知识盲区。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成为了近几年社会舆论的主旋律,倡导人们更深刻地探析、发扬与传承我国绵延、深厚的文化传统。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相关部门对于非遗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也自发投身到了保护非遗的队伍中。今年3月,以“非遗活态传承中心”为主题的上海大世界重新开门迎客,并通过非遗展览、非遗表演、非遗传习、数字非遗、非遗美食五大区域向观众和游客展示民间、民俗、民族文化。更有身怀绝技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坐镇,表演无锡精微绣和浙江泰顺木偶等手工绝活,并不时向游客们讲解演示。相信通过这样的互动形式,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切身体会到非遗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大世界的新面貌——非遗活态传承中心
那么在最后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今天的微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让我们一起走近华夏大地孕育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窥究竟。
中国名画中的红粉佳人
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
中国酒与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