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

选手简介

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曾获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北京赛区特等奖。持有人事部一级口译、同声传译证书,曾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加纳总统等国际政要提供口译服务。北京冬奥期间借调冬奥组委,完成了近50场新闻发布会的同声传译工作。

参赛感言

能够在“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我深感荣幸却也诚惶诚恐。几轮比赛像是一场探险,而我收获的不止是沉甸甸的奖杯,还有自身的成长与蜕变。

我在比赛中的表现有很多瑕疵。思前想后,能与大家分享的一点点经验可能只是“真诚”。比如在授课环节,我没有尝试整花活做表演,而是一直在思考如何充分运用听力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课堂的趣味性固然重要,但每个有趣的设计都应具备逻辑性和功能性。

再比如我为总决赛的即兴说课精心准备了模板。可是当我坐在备赛室,面对结构复杂、术语密集的视频材料,我意识到模板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视频。挣扎之后我放下了提前准备的一切,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吃透材料,重新设计了说课框架。我为这样的调整付出了代价:最后一轮语速偏快,远没有前几轮那般行云流水。但这个“有瑕疵”的展示却得到了评委们的最高分,我相信这是对真诚教学的嘉奖。

感言的最后,我想感谢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尤其是陪我多轮磨课的备赛团队。在漫长的赛程中,你们的鼓励和帮助给了我力量。也要感谢线上线下疯狂捧场的亲友团,你们的爱让这场比赛有了温度和欢笑。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 张航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外语教师,具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沉稳大气,亲切和蔼,自然得体,热爱课堂,循循善诱。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视听说课程,张老师在充分认识学情的基础上,强调了基本的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回归语言本体教学,语言能力培养落到实处1)重点内容选择得当。引导学生注意重点信息的获取、关键表达式的听懂理解、主题内容与细节把握有机结合。2)选择TED talk作为主要输入内容,独具匠心。视频中说话人带有浓重的口音,这实际上暗示学生思考,如果言语交际有困难的话,怎样使用非言语交际以实现交际目的。该视频有利于铺垫本次教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3)选用repeated words 和signal words作为本次课的语言知识重点,也符合本次课的主题内容,即如果言语交际遇到困难,怎样有效识别与获取重要信息。4)产出能力训练的练习设计自然,如Exercise C,讨论动物交际方式,实际上是进一步理解非言语交际的内涵。最后一道练习既是产出训练,又有概括总结的功能,有利于培养思辨能力。5)授课内容基于教材,高于教材,高度重视教材作为剧本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听的输入功能,学生的产出活动基于所听内容进行拓展,学生通过多模态输入能实现更有效率的学习。2. 授课节奏把握得很好,体现了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1)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介绍简明扼要,结构清晰,逻辑性强。2)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合理,重点聚焦gestures作为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作用。3)二次开发,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效重组,将与课文A更相关的拓展内容整合到一起,更有利于全面深刻理解非言语交际的价值与作用方式。4)课堂教学语言的语速徐缓、节奏感强,有一定的知识含量,能够充当语言学习的补充性输入。5)教学活动的拓展及其难度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产出所学内容。6)所有教学活动围绕gestures展开,形成有机整体,体现了完整性、关联性和逻辑性,有利于深度习得。8)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任务具体,目标明确。3. 能力突出,充满激情1)教学语言准确流畅,张弛有度,相关知识丰富,反应敏捷,能够有效合理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挑战,如回答问题环节。2)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激情,言语表达、肢体语言恰到好处,感染力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 几点建议1. 学情分析过于泛化,难以衬托出因材施教。2. 教学目标的表述过于模糊,应该更具体地关联到本次教学内容。3. 导入性问题应该提升关联度和挑战度,不要为了导入而导入。4. 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更加彼此关联、更具挑战度一点。5. 可以增加某个gesture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或相同的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手势,以培养跨文化意识。点评专家:刘正光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 张航老师有很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很强的信息呈现能力和课堂的临场驾驭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够较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清晰的呈现,如一些专业术语和数字辨听与理解、文章结构特点的分析等。但过于简单(只用了60秒时间),没有完整地体现本次教学内容,如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在科技强国中的作用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准确,在掌握数字辨听与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航的发展背景,然后明了中国的创新精神。但教学活动设计中对第三个目标(明了中国的创新精神)基本没有兼顾。3. 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视觉信息,以多模态方式为学生搭建理解支架,以减轻词汇习得方面的困难。4. 教学重点突出,输入部分聚焦数字的辨听理解以及主要信息的获取,产出部分训练学生运用数字增加话语的说服力。但对学习内容的主题内涵关注不够,没有把思辨能力和情怀价值的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产出活动要求学生就新技术的challenges and solutions展开讨论,出发点很好。但就即兴教学活动而言,可能因为太专业化,学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训练。如果作为课后活动,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后作prepared presentation 更符合实际。5.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特别注重scaffolding 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方法。6. 教学评价的创新点在于张老师自己提供一个review的内容模板,供学生参考比较,这样既实现了师生互评,又提供了新的输入。点评专家:刘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