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学英语综合课组二等奖孙芸珏授课

25.9分钟 111次
授课点评:

孙芸珏老师语言功底好,语音、语调准确自然,更重要的是,她在教学设计、教学法和学习评估方面有较丰富的知识,因此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思路清晰,考虑较为周全。

首先,孙老师在阐释单元整体设计时有分析,包括学情分析、文本分析等。除了通过needs analysis了解学生对于语言技能的需求外,她还在单元主题以及两个语篇主题之间建立起关联,从而帮助学生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语篇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挖掘和构建(参见授课视频中PPT里针对两篇文章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分析,她给学生分别设置了两篇文章的研读任务,然后在这两个分任务的基础上设计了情境化的单元大任务。在单元设计的整体意识方面,孙老师是优秀的。

第二,孙老师通过提供一些纸质和网络资源,布置了单元任务——要求学生深度分析中文语言的发展,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教学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第三,孙老师在整个单元学习的课时分配上做得很细致,也很合理。当然,最后的presentation对于大班教学来说很费时间,但是如果采用学生课前录制并提交视频、师生课内共同点评的形式,在45分钟内完成这一环节应该还是可行的。

第四,在授课过程中,孙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字面含义,而且还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7’22”—10’45”)。

第五,在布置任务之后,孙老师公布了同伴评价标准(参见授课视频19’20”的PPT),让学生们在写作和展示时可以进行自我评估,确保产出在三个维度(content、language、delivery)上的质量。

第六,孙老师还通过在课前和课后使用KWL chart来激活学生的元认知和自我调控力,既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和规划,也促进学生学习后的反思,使其清楚地知道本单元的个人学习过程和目标达成情况。

但是,孙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和授课时,要考虑环环相扣、逻辑衔接以及有机整合。比如,采用三维教学目标虽然是一种较常见的做法,但是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要注意协调和整合目标,以免显得碎片化。授课中对于inclusiveness的讲解和操练就因脱离了文本和单元任务而显得有点突兀,再加上讨论题过于笼统,导致学生现场回答的质量不太理想。再比如,课文学习应该设法为完成任务搭建支架,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和内容元素以便学生将其迁移至作业中,这样的教学展示会更流畅些。另外,单元任务和分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实施性。中文语言的发展这个话题是否有点过大,要求学生对其作专题论述是否太难?

点评专家:冯豫


  • 主讲人:孙芸珏
  • 时长:25.9分钟
  • 来源: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