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教学大赛三等奖郭智勇授课

23.9分钟 1511次
授课点评

郭智勇老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他的语音基础很好,表述很流畅,也很有自信。他在授课中引入了不少名人名言,展示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广博的知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比较系统、全面,整个授课过程能兼顾前后内容,但是对语言点的讲解比较少。

在授课起始部分对本堂课的框架简介缺乏预示性,仅为Lead-in、Theme、Structure of the text、Language focus (pun);这些引导词并没有显示出实质性的内容。就PPT制作而言,郭老师设计的版面规规矩矩,也具备了系统性的特点,但是有些字体和版面的设置稍嫌拥挤,如“Theme”和“He vs. She”这两页。

导入部分形式多样,有中外名言、图片和录像截图等。这个话题其实很适合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也是他们练习口语、书面语的很好机会,但是教师并没有让他们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内容作为课堂展示。在课文理解阶段,教师设计了“Match-up Questions”环节,让学生快速理解文中各人对“快乐”的阐释;继而引出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分析文章结构也表明教师精心准备了此次授课。对“双关”这一修辞方法的阐释比较好,不仅有定义,也给出了一些有趣的例句。在授课的最后阶段,任务布置得比较详细,并非笼统地提出一个讨论的话题,而是让大家先观看一段演讲,然后写一篇300字的练笔。

从总体上看,郭老师的授课有点儿像演讲,或者说更接近舞台剧的风格。整节课基本上由教师从头讲到尾,没有互动,也没有讨论。虽然在开始阶段有两位学生上台就“the happiest thing”发言,但是教师没有进行任何评价,也没有和她们进行对话。在分析课文结构时,也是由教师分配好每一部分的段落,学生没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想法。

诚然,教师在开篇阶段曾强调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然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亲和力似嫌不够,和学生之间有距离感。教师的语言基础固然不错,但是在语用方面有待完善。例如,他很少采取“Would you please …”这样的用语,并多次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忘记称谢;请学生回座位时,仅仅说了“Sit, sit”,也没有诸如please这样的礼貌用语。

点评专家:殷企平教授



参赛选手的语音语调正确,语言流畅、自然、清晰,对语言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从教学中可以看出参赛选手是做了精心准备的,对文本的理解基本正确,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内容丰富。参赛选手能把学生的幸福观和文本中诸多名人的幸福观加以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幸福的含义,这值得肯定。

在回答评委的提问时,评委问到为何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是探讨课文的主题。这并不表明评委认为这种处理方法不对,但参赛选手给出的理由却不太有说服力。在参赛选手回答评委的关于课文中最后一句话的语法结构的问题时,已可以看出参赛选手并未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教学时,参赛选手也并未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教师尚且如此,学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在学生尚未完全理解课文的关键句子的基础上就去讨论主题,就显得太仓促了一些。

在处理语言问题时,参赛选手用了3分钟的时间讲解“双关”,这固然有趣,但双关在这篇课文里并不是一个突出的特色。而且,参赛选手在讲解时,对“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ak”这句的双关只讲了weak,而实际上one也是双关的。

还有一处涉及语言的地方,是在参赛选手谈到作者使用了we、our、she、her,认为作者“tries to push women away”,这过于牵强。在这篇课文里,we、our 并不特指男性世界,因此使用she、her也就很自然了,并没有什么political correctness的问题。参赛选手要求学生“When you write you抎 better be political correct”,就更没必要了。

点评专家:李力教授

  • 主讲人:郭智勇
  • 时长:23.9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