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点评
说课对于参赛选手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在接到指定课文30分钟的准备时间内,首先要准确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有效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针对该课文的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教学的每个具体环节。这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
说课比赛所选用的课文主要探讨work, labor和play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worker和laborer等概念的定义,作者以其严密的思维逻辑阐述了其独到的见解,文章具有较强的哲理性,真正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王蓓老师在说课中首先谈了对于课文的理解,对于前三段的理解还比较到位,但是对于最后两段中作者对现代技术及社会的发展给这几个概念带来的变化的预见显然没有阐述清楚。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必定会影响选手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在有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会有偏差。当然这与准备时间不足有关,在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相信选手会对课文有更到位的理解与把握。
王蓓老师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安排能紧密结合所指定的课文,而不是基于经验的泛泛而谈,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她首先说明了自己教学的目标群体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认为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是有难度的。她比较清晰地阐述了她认为需要用四个课时处理这篇课文的教学安排,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设计较合理。第一课时主要用于主题的引入,她设计选用卓别林的围绕主题的录像片段,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她通过Group Work讨论“What is an ideal job?”引入对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讨论。她认为一年级的学生缺乏工作体验与知识,所以在阅读课文前需要更充分的准备。这部分的设计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第二、三课时是教学的主体,是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深层次的阅读,她提到会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文中的选词,去发现作者文中使用的比较与对比句型以及对称结构,同时提到了技能的训练。我感到这部分中严重缺失的是对这样一篇有一定难度的课文的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文中长难句的处理,没有说明教学中的重难点,忽略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最后一课时是主题拓展学习,关注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参与式学习、结合现代技术发展及对比中西职业观,让学生思考自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王蓓老师在说课中注意了教学活动的设计,鼓励参与式学习,这与她在授课中所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可能缘于准备时间不充分,王老师不如授课时自信,语言不如授课时流利,自我更正较多,也有个别的语言失误。
点评专家:刘黛琳教授
该教师的说课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Int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第二部分是Teaching plan。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通过对每个段落的归纳和总结,该教师对课文内容的阐述较全面,较好地理解了work, labor, play的定义,并对作者的观点做出评价。
教学计划的阐述是该教师说课的重点。她把目标学生定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并意识到所要讲解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判断准确。教学用时为四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该教师选用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电影片段作为导入,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课文学习,切入点很好,也很有趣,但似乎没有提及教学目标。
该教师把第二和第三课时放在一起讲解,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批判性阅读、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学习。教师先对批判性阅读进行了解释,然后用课文中的例子(第四段中的in the fortunate position of being workers)来说明如何找出作者的观点,讲解比较到位。如果能设计一个相关练习,那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在写作技巧的讲解中,教师准确地找到了课文中comparison and contrast的写作特点,也提到了on the other hand的表达方式,但教师的讲解似乎少了些,不够充分。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中,教师意识到本课文中包含了多个长句和难句,如第五段的第一句句子,但就如何讲解难句和长句、设计什么任务来进行技能操练等都没有详细的说明。另外,就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讲解和操练,教师很少提及。
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为critic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教师要求学生就“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为话题进行讨论。可以看出,该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这样的讨论真的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吗?另外,该课堂设计的目标学生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能胜任这一任务吗?建议教师在设计讨论活动时,给出详细的要求,如讨论的大纲、分析的视角、相关的语言表达、如何分组、各组员应该如何准备等等。
总的来说,课堂设计较完整,教学计划比较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该教师口语较流利,表达较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多注意细节,如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目的明确、设计精细、形式多样。
点评专家:季佩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