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教学大赛一等奖冯伟授课

25.4分钟 15102次
授课点评:

冯伟老师的授课课文标题是“ Red Adair, troubleshooter extraordinary”。冯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过程流畅、衔接自然,语言规范,语速适中,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由 opening up、understanding the major events、highlighting the compound words、playing with the numbers、closing等五部分组成。

首先,在导入部分,冯老师以 “Who is Red Adair?”“What’s the meaning of troubleshooter?”等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冯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操练。比如,通过提问 “Who is your hero or heroine? Why?”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开口说,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听短文并完成完形填空来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 Red Adair其人;通过 understanding the major events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中出现的复合词进行处理和讲解,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模拟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冯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个数字游戏,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能力操练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相关语言知识与技能。

教学中值得商榷的是对课文的语言点、文章结构的分析略显不足,围绕课文主题展开的拓展教学也可适当增加。让学生回答“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这一问题时,可以问一些“开放型”的问题,如“什么样的人算是英雄? ”“英雄有哪些特点? ”等,也可以让学生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等观点展开讨论。

点评专家:沈银珍教授


作为外语老师,冯伟老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师素养颇佳。冯老师与学生沟通有耐心,能掌握节奏、注意引导,其教态从容自然,能张弛有度、即兴应答,比较接近平时的教学状态。冯伟老师课授的特点是:有深度、有创意,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紧扣课题导入课堂活动;通过听写填空,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的讲解;通过问题回答(trademark),巧妙转入组合词归类分析,并带出课文中的生词释义。整个讲解过程中穿插了学生的活动,一气呵成,十分流畅,无生硬之感。只是,年份游戏的设计虽然能活跃气氛,却并没有超出识记回忆的层次,且与既定教学目标相关性不大。总体来讲,冯老师的课是一堂很好的“公开课”,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能进一步推敲琢磨,相信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1. 教学设计与时间安排。较之于 45分钟的常规课授, 20分钟的竞赛型课授花了 5分40秒时间导入,显然不够经济。原以为冯老师单刀直入,从课文题目切入问答,直接开讲。没料到,一番互动后, PPT播出教学五步骤,这才又正式进入 opening up,谈起了personal hero,为导而导的匠心立显,但却拖泥带水了。程式化教学套路对教师的制约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其实,在问过 “Who is Red Adair?”“What troubles did he shoot?”“How extraordinary is his job?”等问题后,如直接进入听写填空,留出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文本,那么随后的所有教学活动就有了认知的逻辑起点。现在的设计还是有引君入瓮的套路之嫌,学生并没有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2. 教材审读与教学处理。作为介绍性传记类文本,该语篇文字流畅、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可读性较好。但是,文章删改的痕迹还是很明显,个别地方甚至略有瑕疵。如倒数第二段的“ In March of 1991, Red Adair went to Kuwait to put out about 700 Kuwaiti fires following the Persian Gulf War.”,经查证原文,扑灭科威特 700处油井火灾并不只是 Red Adair公司一家所为,而是来自 16个国家的 27支油田火灾救援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以原文有 “helped prevent ...”一说。(专家提问时曾对 “prevent”一词敏感,这恰恰是文脉逻辑问题所致的“不适”。)问题是冯老师所选的一段听写正是来自原文,按说对原文并非一无所知,可见教材审读还稍欠火候,内容处理不够细致也就在所难免了。 

3. 语言点选择与教法设计。冯老师选择 compound words作为教学重点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似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即如何巧用已知推演未知。如 troubleshooter是生词,但 troublemaker却是熟词;同样,讲解 deadline的构词时,可让学生说出用 line合成的词,如 online、offline、outline、lifeline等等;再如,可列出 ice cream、dinner table、living room让学生在文中找类似的组合词oil well、oil rig、gas leak等;给出 notebook、superman等让学生找出 trademark、Hol-lywood、hellfighter、birthday等等,然后再请学生比较哪些合成词的语义与原词素相关,哪些则已面目全非,这比越俎代庖的概念灌输和机械记忆更能调动学生。至于加不加连字符,这可能取决于使用频率、约定俗成或是否便于识记(如 mother-in-law),若简单归类,则容易误导。合成词的语义透明度是一个相当专业的学术问题,点到为止即可。应告诉学生合成词的语义并非总是一目了然,应该勤查词典,不可望文生义,这恰恰是学习方法的指点。顺便说一下, deadline一开始确实是“死亡之线”, extra-ordinary是超乎寻常的意思, extra不是very,而是 beyond的意思。

点评专家:董剑桥教授
  • 主讲人:冯伟
  • 时长:25.4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