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一等奖胡颖授课

25.7分钟 2880次
授课点评:

胡颖老师20分钟的授课行如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一种享受。他的教学特色可归结为:教学目标明确,表述清楚;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教学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件制作精良、颜色搭配和谐;课堂评估及时,教学效果明显。总体上说,这是一堂出色的阅读课。最为突出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巧妙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示解释课文内容和关键语言点。运用图解是老师常用的方法。不同的是,胡老师精心设计,有意将重要的词汇留空,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教师填写时特别用红颜色凸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解释课文第一段中的关键短语“virtuous circle”时,他告诉学生不必去查字典,可以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从情景中获得其中的含义,接着他就用图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解释(见图1)。他从“children work hard”开始,按照箭头的方向,分步前行。最后他再用简单的英语,总结“virtuous circle”的意思。图中需要填充的单词都含有正面意义,并与动词形成地道的搭配,箭头代表系列行动之间产生的良性关系。如果不是受比赛时间所限,我相信胡老师还会放慢速度,让学生逐步消化每个动词短语的含义,并同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记忆这些短语的用法。我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凸显了关键信息和表达形式,能够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点的学习有机融合。

图1:“virtuous circle”意义的图解

第二,自己将原文434词缩写成77词的微课文,再通过难度逐步提高的三次填空,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很有创意,既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但又不是机械重复,同时难度的提升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能够较好地完成预期的第一个学习目标:“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设想如果在完成这3次填空之前,事先将3个填空任务让学生按顺序看一遍,并告知他们最终需要完成这3个难度递增的填空,我相信学生在完成第一、第二个任务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效果会更好。胡老师可能认为事先不告诉学生,会让学生对新任务产生好奇感,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做前一个填空时注意力不集中,以为这是终结练习,就其后面练习的学习效果来说,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人数不会很多。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对本节课有两点改进建议。第一,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阅读教学中。胡老师虽然将“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heme”作为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落实”。“Understanding Chinese Parents”一文将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和做法作为两个群体进行比较, 带有明显的“刻板印象”,或者说带有作者的个人“偏见”。其实胡老师在文章导入部分,让学生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的答案明显表明他们的父母并不完全像作者所描述的中国父母,也不像胡老师所预测的那样(见表1)。而胡老师仍旧在说:“I’ve just turned a little puzzled. Clearly our parents love us so much and can do anything for us. When they face these questions, why do they always say‘No’?”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胡老师从头至尾都在反复对比和强调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的差别,似乎中外父母的表现完全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如果胡老师本人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局限性,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表1:学生对胡老师导入部分问题的回答

Did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 when you were in high schools? Students' responses
Watch TV or play video games 83%(10/12)
Attend a sleepover 42%(5/12)
Choose your ow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100%(12/12)
Have a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0

第二个建议是,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对掌握语言点的要求,即对学习词汇、短语、句型或语法的具体目标。胡老师列出了3个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2)练习有效阅读的技能;3)对文章主题给予批判性评价。遗憾的是,这3个目标中没有一个与语言点有关,而语言点最具迁移性,也最具可测性。所谓迁移性,就是在课文中学会后可以运用到日后的交际中;最具可测性,就是教师和学生可以检查是否已经掌握。尽管他在教授第一段课文中涉及了语言点,由于没有列在教学目标中,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印象:语言点不重要。

授课结束时,胡老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能够准确理解,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他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评委对他的答案表示不同看法时,他没有显得焦虑不安,急于进行自我辩护,而是面带微笑,再次解释了自己的答案。这表明胡老师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够冷静对待,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



胡颖老师讲授的课文是“Understanding Chinese Parents”,其授课围绕lead-in、text understanding、extended activity、assignment四个教学环节展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practice the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reading、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heme。从其认真、活泼的授课过程可以看到,胡老师备课认真、充分,对文本的理解准确到位;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明确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堂节奏调控得当;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

胡老师授课中与学生的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每个环节中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和练习,始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通过老师巧妙设计的main idea练习,让学生短时间内有效地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老师巧妙设计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多说、多练,真正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和需要,做到了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课程设计去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这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于:

1. 忽略了课文的阅读。通读课文是阅读课最基本的环节,整个授课中老师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而这一环节对一堂阅读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没有这一环节,学生就不可能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和理解,不利于随后的教学环节的展开,不利于实现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reading。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提问评委的提问中也得到了验证。

2. 作为一堂英语语言教学课,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缺失了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讲授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堂示范性授课,至少应有一两个语言点讲解的例子,这可能对高职的学生是有用和有效的。

3. “课件”仅仅是文字,缺少“多模态”性,英语课件更应该发挥其功能性、实用性、丰富性。

建议:
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保持和发扬在授课中所表现出的这些优势和特点之外,一定按照自己教学的对象精心、科学设计好每一堂课,设计的重点一定是追求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任何形式和方法都要服从课堂效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点评专家:郑仰成教授
  • 主讲人:胡颖
  • 时长:25.7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