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第十二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8-12-04

   

所谓高级论坛者,不在山高,有大家之谓也。

所谓大家者,不仅在学富五车,不仅在内外兼修,还在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眼界,出口成章、旁征博引的谈吐,以及治学严谨、孜孜以求的执着。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于3月23日在武汉召开,论坛以丰富精彩的主旨报告和分论坛发言,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气度、大家风范。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骆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教授分别致辞。

孙校长首先代表外指委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论坛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高规格论坛,为英语专业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外教社对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做的杰出贡献值得点赞。孙校长谈到教育部高教司新发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了“突出学生中心”的原则,并提出高校应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卓越发展、特色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孙有中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骆军教授代表主办方华中师范大学致欢迎辞。骆书记说,一个学科的发展,一个专业的发展必须融入到社会发展的主流中,才能永葆生机。本次大会主题契合国家战略要求,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吹响了新时期外语专业改革创新的号角,必将推动我国外语学科的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骆军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教授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前不久,上海外国语大学携手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153所具备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高校,联合组成“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旨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实现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李岩松教授


上午的主旨报告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和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担任主持。专家们围绕“融合创新,博专并举——新时代英语专业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的主题,从外语生活、核心素养、思辨训练、教学测评等方面展开研讨,引发与会代表们深层次的思考,为大家打开新思路。


北京语言大学 李宇明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以“树立外语生活意识”为题进行了报告发言,高屋建瓴,内容详实,例证丰富。李教授首先提出了外语生活的概念,即运用外语、学习外语、研究外语的活动。李教授认为,要以“过好外语生活”为目标来设计外语教育,推动外语教育改革,以提升国家和个人的外语能力、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为指向,做好国家的外语规划。


上海外国语大学 梅德明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的报告题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程建设”。报告依据教育部最近颁布的英语课程国家标准,基于以全球胜任力发展为评价指标的人才培养国际趋势,立足培养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胜任力的现实要求,解读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取向与价值追求,回答英语学科在国民教育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探讨了高校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和育人路径。


复旦大学 曲卫国教授


复旦大学曲卫国教授提出:外语本科院校教学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体现本科专业教学与前本科、与非外语专业的区别。大学本科专业以系统知识为基本抓手,而外语学科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我们的课程和非本科、非专业的差不多,即使有文学或语言学课的,大都是介绍性的,没有按学科系统设置。当务之急是按现代学科发展思路确立和发展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的教学与本科、专业相称。不应仅关注学科外的需求,无视学科本身的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申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邹申教授以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为例,阐述了基于《国标》的教学测评的相关问题。发言结合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设计原则和任务特征,探讨如何利用测评手段检测学生达到《国标》所提出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知识要求的程度,就如何在教学测评中有效地考查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的落实情况,如何在教学测评过程中做到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的有机结合等问题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邹教授对如何在教学测评中做到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并重提出了几点建议。


下午四场分论坛同样精彩纷呈。与会代表们近距离地与学界“大咖”们对话,在互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论坛一的主题研讨聚焦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质及学科素养的提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分享了上外英语学院自2010年开始进行的英语专业人文化教育改革的探索和经验,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回归其人文学科本质的必要性和社会价值,以及建构体现“专业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其尧教授结合多年的专业本科教学和研究经验,举例阐述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其“塑造自我、认识世界”能力,进而实现“完人”教育目标的实践途径;南京大学何宁教授从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了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导入,提出应重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兼收并蓄,培养出既有国际视野又具本土意识、语言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方幸福教授的发言审视了智能化的多媒体时代带给教师和学生的机遇和挑战,并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大数据平台、教学云课堂、智慧教室等多媒体资源对于教师发展和学生学科素养及人文素质提升的切实保障;安徽大学詹全旺教授提出了跨文化英语教学在当前发展阶段下培养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时代要求,强调了通过双向文化教学模式、文化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换学习项目等途径来实现培养目标。


上海外国语大学  查明建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吴其尧教授


分论坛二的议题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中西文化的融通”,由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主持。包括主持人在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周小进副教授、西南大学的刘承宇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夏洋副教授、上海大学邓志勇教授,分别从阅读教学资源的选择、阅读类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内容为依托的阅读课教学实践等各维度对英语专业本科阅读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展望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南京大学  杨金才教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周小进副教授  


分论坛三的主题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语言与商务能力的融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从国家战略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对外经贸大陈俐丽副教授结合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分析了培养跨文化能力的课堂活动设计;上海海事大学翁凤翔教授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英语能力,还要培养商务头脑和商业意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艳艳教授分享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经验;浙江工商大学鲍文教授分享了浙江工商大学“能力导向、三性结合、知行并进”的商务英语特色;广东财经大学杜萍副教授探讨了财经类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荣榕副教授总结了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方面的困惑和疑问,表达了探索商务英语的兴趣和决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王立非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  翁凤翔教授


分论坛四围绕“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助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展开。上海外国语大学柴明颎教授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从翻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分布和学生实习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所长陈菁教授以“口译教学的融合之道”为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阐析了口译教学的过程和产品、知识和技能、课堂和职场、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之道;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贺莺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西外的“整合型翻译课程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马萧教授则介绍了武大翻译专业课程系统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翻译专业“通识课程”与“核心课程”的关系、课程板块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以及学分分类等情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  柴明颎教授

 

第十三届“全国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将于2019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办。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李雪茹教授代表下届论坛主办单位向全体嘉宾发出了参会邀请。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李雪茹教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孙玉编审在闭幕式上再次诠释了融合创新的理念,指出新时代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与新技术高度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孙玉编审


论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万物生长的早春,于樱花烂漫的江城,集一堂文质彬彬的学者,享一场博专并举的学术盛宴,这应该是春天最好的打开方式吧。


我有嘉宾,自远方来,鼓瑟吹笙,幸何如哉。


会议资料,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