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彬

选手简介

蔡琰彬,籍贯湖南,200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同年分配至湖南大学外语教研室任教至今。2007年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深造,修读教育硕士课程。2010年荣获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湖南赛区综合组一等奖。

参赛感言

蓦然回首,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已有10年了。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指导老师说3年熟悉一项工作,6年要有所收获,9年应该能精通了。惭愧得很,至今并没有长袖善舞,融会贯通之感。每新开一门课或者换一种教材,总是需要翻查字典资料,绞尽脑汁设计活动。书到用时方恨少,上课前总觉得准备不足,怕上课时捉襟见肘。所幸兢兢业业备课还是有所回报,看到学生的踊跃参与和认真聆听是我最感欣慰的时刻。备课、授课,如此轮回往复,生活缺乏惊喜,平静却未能致远。如何才能有所突破,让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有所改变?

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给了我一次发现生活的惊喜的机会。从初赛的忐忑不安到赛区复赛的意外夺冠,从参加全国决赛前的踌躇满志到比赛时与大奖失之交臂,可以说是品尝到了人生百味,令人回味唏嘘。比赛过程中遇到了各个兄弟院校的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与他们聚餐时的闲聊、观赛中的讨论、游览上海时的倾谈,让我认识到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意义和荣誉感。 

参加这次大赛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准备层层比赛时受到的来自资深教师、同事甚至学生的批评、指点和建议。从来没有什么机会得到如此一针见血的批评,没有机会如此乐此不疲地要求完美。过程很艰苦,但是我感受得到自己的进步,特别是制作课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通过参赛期间观摩各赛区选手的风采,更让我认识到教学是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

非常感谢外教社组织这样一次全国性的英语教学大赛,她让参加大赛的大学英语老师开阔视野,提升业务水平;给众多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体会到大学英语教学这份职业的意义和魅力。谁说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呢,参与和拼搏才能峰回路转、得见彩虹。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蔡琰彬老师授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步骤清楚,课件制作精良,英语语言流畅,神态自如,声调自然,语速恰当,与学生交流十分亲切,没有表演的痕迹。总体看来,蔡老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学技巧娴熟,教学过程流畅。观看她的教学录像,有三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刚上课时,她利用与学生打招呼的机会,讲解了“How are you?"的语用功能,以及不同回答的交际意义。这种不经意的教授语用与文化知识值得提倡。第二,她用系列图片将”pole vault"这项运动进行了分解,生动描述了撑竿跳的一系列动作,这是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常常会忽略的环节,导致描述细节的能力低下。第三,她利用课文中的例子说明如何使作文的词汇丰富多彩。词汇单调是我国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蔡老师能够不失时机抓住课文中的实例进行演示。这样的讲解形象具体,容易被学生接受(见下面的PPT)。蔡老师具有一个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跳出教参的束缚,增加创意,更多地体现个人的特色,我相信她的授课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该课从“small talk”的“daily greeting”开场,一方面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日常招呼的多种英语表达方法。教学设计由“热身、课文理解、讨论、总结”四个部分组成。在热身阶段,她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对课文主题有支撑作用。在课文理解环节,她侧重让学生寻找有关撑竿跳的高度,同时配以世界纪录的图示。教学中有一段听力,集中选择最后一段作为总结。最后,她引导学生回头对课文题目进行解读,布置学生对自己的人生障碍问题进行思考。需要指出的是,这堂课的设计和组织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她选用的照片和录像本可以作为 prompts 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但她只是展示完就算,没有发挥出多媒体刺激感官和思考的作用。2)她让学生寻找“与竞赛无关”的内容,但展示给学生的却是与竞赛绝对有关的内容,令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3)全场几乎完全没有“交际活动”形式可言,基本是教师主讲,课文为本,即读即解。对课文的魅力和发人深省的要点也没有适当的触及,显得平淡、缺乏深度,更没有联系学生的思想、体验、情感。当有学生回答对题目的理解是 the true height is spiritual 时,没有顺势进行必要的点评和追问。最后对题目的理解也是该老师自己的提炼,没有经过学生的讨论。该课授课还因为超时被叫停。点评专家:夏纪梅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