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

选手简介

梁晶,任教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1999年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2004年取得澳大利亚Macquarie University应用语言学(TESOL)硕士学位。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天津市及全国高职英语口语大赛,均获得奖项。2010年8月,获得ETS颁发的TOEIC Bridge(托业桥)考试培训师资格。2014年7月获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天津赛区决赛专业组第一名。

参赛感言

2014年于我而言可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我从事职业教育整整10年;这一年,我做了一件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参加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自认是一个极度抗拒比赛的人,但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从初赛、复赛、决赛,一直坚持到了最后的总决赛。备赛和繁忙的日常教学让我感觉自己一直在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上不停地奔跑着,虽身心俱疲,但终有收获。在这里,我要感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领导在我备赛过程中给予的关怀和指导。

于一个从教10年的教师而言,其教学风格已经基本定型,我也不例外。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悉心授课,这已是一种习惯,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规划教学。而此次参赛让我得以换个角度去审视自身教学。备战时查阅大量资料,竞赛中接受评委提问,赛后向同行取经,这些难得的经历让我受益颇多。我认为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也需要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更需要切实理解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独特性。

高职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突显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意义。同时,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教学要还原语言的本来功能,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注重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

大赛已经结束,回归到依然忙碌的教学中,我又有了更多思考。大赛的得失、同行的交流、以及冷静的观察都促使我带着更强的责任心和探索精神去继续我的职业。同时,我也感到庆幸,因为对于教育我依然有着那份最简单而又最宝贵的热情。

最后,要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也要特别谢谢所有工作人员,是你们的精心组织保证了比赛的圆满成功。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梁晶老师授课的题目为:“Wanted: Blue-Collar Workers”。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美国中部地区高素质劳动者匮乏以及背后的原因,指出了高素质劳动力在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的国家战略举措,“蓝领”更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对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加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第五届“外教社杯”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专门举办职业院校组的比赛,符合时代要求,该篇文章的选材符合职业院校的实际,相信参赛教师也有同感。教师授课包括Warm-up、Text Summary、Assignment三个教学环节,重点放在Text Summary第二个环节上。总体来讲梁老师的备课很充分,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较到位;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主题拓展等课堂教学任务安排比较合理;授课目标比较清晰;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活动;教态自然,有一定的亲和力,语言比较流畅。关于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问题“What colors are different jobs?”开始,要求学生列举出某些特定的工作通常使用的颜色。问题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回答很踊跃,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提问结束后,引出white collar、grey collar、golden collar,最终引出本课的主题blue-collar。同时让大家思考blue-collar workers的含义。总的来说,导入部分设计比较合理,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这一部分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导入部分时间偏长,大约6分钟左右,由于授课时间为20分钟,因此导入时间以2-3分钟为宜。二是导入部分和正式授课部分衔接不够紧密,重点不够突出: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已经开始了industrial heartland等课文内容的讲解。三是导入部分的问题“What colors are different jobs?”不够准确,建议改为“Can you match the colors with the types of jobs?”。关于课文讲解部分,梁老师的课堂提问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首先她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What is the problem?”“What caused the problem?”“How to solve the problem?”,将课文的中心内容串联了起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文章的大意。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课文内容,颇具针对性和启发性,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既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也熟悉了“cause-and-effect”的写作技巧。紧接着教师又回到导入环节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再通过回答这些问题阐明了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美国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确实急需高素质的蓝领工人,而且他们的工资待遇也非常可观。紧扣文章的标题“Wanted: Blue-Collar Workers”设计提问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提问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师生交流的课堂。这应当归功于教师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我看来,这堂课的最大缺憾是授课教师忽略了课文的讲解。这篇课文相对来讲不算太难,但是对高职学生而言,词汇量匮乏、语法知识薄弱、背景知识局限是普遍现象,因此语言知识的讲解以及语言技能的操练是不可忽略的。况且本篇课文中有许多词汇、语句是值得学生“细嚼慢咽”的,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回答评委提问时,教师可能由于紧张,回答不够准确。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您将来有孩子的话,您愿意让他(她)做白领还是蓝领?”显然教师一开始没有听懂问题,经过教师提示后才回答正确。第二个问题是:“导入环节您为什么使用7-8分钟这么长的时间?”教师听懂了问题,但是回答不够精炼。点评专家:常红梅教授梁晶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内容和活动安排有一定的特色,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教学效果良好。首先,这堂课列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文化和情感方面的目标。知识既包括主题知识又包括语言知识。课堂教学通过课文内容的讨论,较好地把三个方面的训练结合在了一起。本节课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整个课文的内容,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相关的主题知识和语言表达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能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和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和课文的内容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过程。但缺点是,作为阅读课,学生虽然学到了在老师引导下寻找特定信息的能力,但独立阅读的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就受到了影响。可以看出,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例如关于不同的工种,美国的工业中心及劳动力需求情况,美国和中国蓝领工人的收入情况等。PPT也做得比较精致。希望这样的备课是教师平时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总体来看,教师能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不过,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主导为主。从课堂师生的互动看,教师启发性的提问较多,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活动。但是,整堂课未能给学生留下参与主动阅读或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布置的两道课后作业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显得不太现实。梁晶老师口语流利,语音、语调也比较准确自然,课堂掌控能力较好。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态比较放松,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在回答提问环节,梁晶老师基本能准确理解评委老师的提问,回答也基本切题。点评专家:束定芳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说课对于参赛教师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要求选手在指定的30分钟内,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说清本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同时要求教学过程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基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这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梁老师的说课题目为“I’m Proud to Say That I Am a Tradesman”。总体上讲教师的英语口语比较流利,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拟定了教学目标,在教学安排上,设计语言知识讲解、语言技能训练和主题拓展等活动,课堂设计基本完整,具体如下:一、关于文章内容。教师首先阐述了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对每个段落的归纳和总结,到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这个环节安排合理、恰当。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是进行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但是教师对于文章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文章不仅仅只是讲述了父母意愿与孩子兴趣不同引发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文章隐含了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和偏见,这也是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凭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期待未来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能给予相应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这也是本次职业院校大赛举办的初衷之一。二、关于教学安排。梁老师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她的说课包括四部分:课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至此,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很明确了。应该说她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任务安排合理。但是在接下来的演示环节,教师只提到了课文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三部分,没有提到教学步骤。关于三个教学目标,应该说比较明确、合理,也体现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但是在详细阐述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时,二者之间又非常模糊,都提到要学习和掌握职业方面的词汇并进行训练。关于教学方法,教师提到该部分包括reading part、vocabulary part、speaking part和extended part,实际上这些也是教学步骤。教师又介绍了reading part包括词汇和课文分析,但接下来的vocabulary part又提到了讲解词汇,而且列举一些生词和难句。整体安排显得凌乱,条理不够清晰。三、关于回答问题部分。教师还应该在准确理解问题上以及如何合乎逻辑地组织语言、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上下工夫。例如,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没有听到作者的父母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正是我作为评委想听到的内容,在评委再三解释问题后,选手似乎明白了,但是回答也很牵强。另外选手也没有很好地回答第二个问题,即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长句,解释似乎答非所问。点评专家:常红梅教授梁晶老师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基本准确。她为提供的教学材料设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语言目标是诸如ins and outs、tread、apprenticeship等,能力目标是学会使用有关职业方面的表达等,情感目标是学会如何独立思考,自己决定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教师注意到了课文中学生也许会遇到困难的具体的语言点或词汇,说明她比较关心和了解学生的需求。但能力目标比较笼统和模糊,到底应该是阅读技能还是说和写的技能?至于所谓“情感目标”实际上应该是思维或主题知识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通过这样一篇文章的分析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的,至多给他们一些相关的启发。在为学生安排的讨论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和老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某一话题辩论,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这样的活动当然可以,但具体目标,特别是与本阅读材料之间的目标还不够清楚。选手还提到课外作业准备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解释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他们为自己安排的未来。写信这个创意不错,也容易操作,但是否学生就一定不能接受父母对他们未来的规划和设想则值得商榷。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师对教学步骤和内容考虑得比较周到,但基本上未能突破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教师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叙述也比较清楚。但在回答评委问题的环节中显然未能准确理解问题,答非所问。点评专家:束定芳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