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选手简介

李凡,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2002年9月留校任教至今。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主讲综合英语、笔译和英美概况等课程。获2012—2013年黑龙江大学第七届“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奖”;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黑龙江赛区第一名。

参赛感言

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落下帷幕。能够闯入全国总决赛已然令人激动和满足,而最终能在全国比赛中夺冠对本人来说更是无比的惊喜。

在大赛前万分紧张焦虑之时,总会想起那句周国平的箴言:“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句话将我带回到了十三年教职生涯的本源和人生坐标系的原点:对英语和英语教学的热爱。于是比赛中我在某种程度上忘记了评委,忘记了观众,忘记了摄像机,忘记了比赛本身,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面前渴望求知的学生身上,集中于充满智慧幽默的课文文本中,于是内心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平静。世上万物充满着奇妙的张力,我们可以去广阔的世界闯荡探索,但同时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心中那最初的火种,对英语和英语教学的热爱。

就个人体验而言,英语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单词、令人头疼的语法和生硬的句型,也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她的背后是一种生动的历史和文化,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思考。如单词“heresy”、“ordeal”讲述了中世纪对异端的迫害;被动语态“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汉译为“人生而平等”)讲述了基督教对于西方社会观念的深远影响,等等。这些联想点燃了我对英语的巨大热情和兴趣,继而尝试用这种热情和兴趣点燃学生,这也是自己教学中努力的目标。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英语课而言,达到雅斯贝尔斯提出的崇高目标,其途径也许是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并使学生得到中外人文思想的熏陶。但同时,在学生时代老师们的告诫也在提醒我,英语基本功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积累和提高,培养学生时也应如此。教学过程中应吃透文本,深挖教材,同时不忘基本功的培养。本次大赛,尤其是笔试环节就暴露出自己在基本功方面的诸多不足。大赛中同行们的精彩表现更使我开阔了眼界,他们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和教学法理论方面的素养,也让我深深感受到系统地学习相关教学理论的重要性。

旅程没有终点,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愿永远做一个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探索道路上的爬坡人。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李凡老师的这节课有这么几个特点:自然,清晰,流畅。现在有一种不一定好的倾向,那就是在讲课比赛中,多数选手认为这是展示自己才能或才艺的好时机,于是在讲课中加入了过多的表演成分,使课堂看似热闹而实际上没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也并不少见。而李凡老师的教态很自然,没有多余的动作,语言很自然,没有多余的话语,一切都是娓娓道来,让学生细细去理解。由于这种自然,就产生了更大的亲和力,使师生间的互动也很自然了。这节课的结构很清晰。他没有像其他很多选手那样在导入阶段使用视频,而是用短短的三四分钟时间用清晰的语言把背景介绍得清清楚楚,让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节课的重点是在第一个任务,即通过对比探寻课文的主题。李凡老师从课文中选取了几个能代表课文主人公Rick当前状况的句子,来和一般的工薪阶层的日常情况进行对比,然后进一步归纳其他人对Rick辞职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李凡老师巧妙地用一幅图片讲解了heresy一词的含义。这个词选得非常恰当,讲解也很到位。第二个任务是第一个任务的自然延伸与扩展。李凡老师提供了一些在进行对比时常用的词语,并要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练习。这个过程虽然只用了大约3分钟的时间,但我们仍可以看出他具备较强的对课堂活动的掌控能力。在第三个任务中,李凡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个术语self-deprecating humor,处理得也很好。第三个特点,流畅。这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授课的各个环节转换流畅。这节课的三个任务目的明确,各有侧重,但又相互紧密关联。特别是前两个任务间的转换,显得非常平稳,丝毫没有突然“变换频道”的感觉。二、李凡老师的授课语言也很流畅。口头语言的流畅不等于语速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速过快容易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听力障碍。而李凡老师对语速掌握得很好,既流畅,又有抑扬顿挫,这特别适合课堂教学。很遗憾,李凡老师在课文理解上出现了不应有的偏差。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人都可以在家中办公,通过网络处理很多事情,于是出现了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一族,working at home, working from home等表达方式也出现了。Rick在回答邻居的问话时,就是巧妙且幽默地借用了working at/from home这种表达法,来描述他的真实情况,即,他的工作就是在家带孩子,此刻他正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working out of my house now)。课文的第三段中,他把“working out of my house”说成是“my favorite euphemism for house fatherhood”,并从那以后就用这种说法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to oblige),就恰好证明了这点。这其实才是这篇课文的最为突出的幽默的地方。如果李凡老师能够正确理解这句话,而不是告诉学生Rick在通过撒谎来掩饰自己的窘境,并在第三个活动时充分利用,捎带把第三段课文也讲解了,该多好!点评专家:李力教授李凡老师的授课,从总体上看,个人表现出色,课堂内容充实,讲解生动,是一堂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我个人所见,李凡老师的课堂教学大致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讲解精辟、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在这一节20分钟的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是一位名为Rick Greenberg的记者,所写的题为“Life as a House Father”的文章。李凡教师先从文章作者的记者生涯谈起,说到他因工作压力太大而辞职,回到家中做了一个专职父亲,然后进入传统和现代大家对于father的认识,谈到traditional fatherhood和house fatherhood的区别,进而触及了本课程的Objectives。这样的Lead-In有趣而自然。之后,进入课堂的第一点内容,即To Explore the Theme Through Contrasts,接着讲解第二点内容,To Exercise the Connectives that Show Contrasts,最后是第三点:To Appreciate the Humor of the Essay。这期间,教师能够通过图表对比的方式,通过画面,展示家庭生活与工作状态的区别,然后进一步通过提问同学、启发大家思考,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其次,课程安排合理,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整个教学大赛来看,李凡老师大概是在这短短的20分钟课堂之内提问最多的老师之一。而且,在讲课过程中,李凡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自信,娓娓道来,在与学生的答问之间,可以看出他的课堂应变能力和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再次,课程讲授充满激情,始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凡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提问,也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效果很好。就教师个人素质而言,李凡老师的英语基本功很好,口语流利,运用自如,专业知识扎实;同时,思路清晰,讲解准确,通过教学实践,足见他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深入的了解。该课程已经做得相当完好,如果说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说值得李凡老师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或许在于:该课程的PPT做得不错,但部分内容稍显过多。学生需要兼顾阅读手中的材料(书本),还要听教师讲解,同时还要抬头看PPT,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堂类似于精读课程的课堂来说,PPT应该主要起到一个辅助、提示和强调的作用为好。总之,这是一堂质量很高的课堂教学实践,李凡老师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假以时日,相信他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点评专家:郭英剑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和授课时一样,李凡老师用流畅的英语,自信而从容地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并沉着地回答了评委的问题。虽然每个选手拿到教学材料后只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但看得出来,他在那30分钟时间里对教学材料进行了较为认真的研究,并作了仔细的设计,这表明事前他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的,说课中体现出来的是他一贯的观念。李凡老师首先介绍了教学对象、教学时长、课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然后把重点放在了教学目标上。他预设的是一个单元教学的第三或第四次课,在此之前已完成了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理解等内容。他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语义图的方式使学生建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整套词汇,并对此作了详细的介绍。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李凡老师谈到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建立关联来记忆词汇和扩大词汇量。这实际上是在教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这很好!第二个目标是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并扩大学生的与课文话题相关的知识面。李凡老师较详细地介绍了课堂讨论选择话题的标准,以及讨论的方式和具体做法。从总体上来讲,李凡老师的说课较好地涵盖了说课应该包括的内容,即理解和分析教学材料,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以及论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古已有之,近几十年还有国家发起纯洁本国语言的运动。但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种渗透的速度越来越快,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篇课文的基本观点是,第一,随着英语使用者越来越多,而且更多的情况是使用者双方的母语都不是英语,因此人们在使用英语时受规范的英语的词汇、表达方法和语法方面的约束就越来越少,使用时就越来越自由,各种变体之间的影响就越来越大,这是网络时代的趋势。第二,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和使用英语。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李凡老师把讨论的焦点放在影响和被影响哪个更强更好,重点在关注哪些汉语的词汇进入英语,哪些英语的词汇进入汉语(顺便说一下,李凡老师在谈到英语词汇进入汉语时,举了商品的英语名称的翻译,这并没有说明问题),这种价值判断就显得过于表面化和娱乐化。英语的变体再多,也有一个共核,这就是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作为英语学习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学好这些东西,然后才有可能去理解那些变体,而不应该娱乐式地去关注那些多数都会短命、而且几乎不可能进入英语的核心词汇的花哨的词语,如大妈、土豪等等。如果能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才有可能算得上是批判性或思辨性。点评专家:李力教授李凡老师的说课总体上看,思路清晰,课程安排合理,是一堂让听众明白易懂的说课,水平上乘。李凡老师从课程的对象(大二或者大一)、课时长短(45分钟)、课程名称(精读)、教学理论与方法(CBI)谈起,讲述了自己的两个教学目标,接着详细介绍了自己如何进行这堂课的大致思路与具体方法。从其仅有的10分钟叙述来说,李凡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注意有针对性地探讨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注重密切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注意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李凡老师的综合素质很高,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楚、反应敏捷。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对这样一堂课的设计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推敲并设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点评专家:郭英剑教授

授课PPT下载